2017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之武漢大學

 2017-04-29 不断进取的 
2017年4月25日,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《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》最新发布,武汉大学在2017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名列第5位,此外我校还位列中国毕业生就业典型大学排行榜第5位、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第6位、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第6位

以下是2017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具体排名情况,我校名列第5位:



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一章入學須知

2017升學手冊全文
作者:簡立欣

第一章入學須知
1.寫在前頭為何要去大陸讀書

親愛的讀者:
恭喜你,考完了學測!成績單拿到手,除了報考台灣的學校,會翻開這本手冊的你,一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。
我是《旺報》記者簡立欣,2011年起,負責撰寫陸校升學手冊(之後又加入港校),到今年已經是第七本了。從一開始的乏人問津、疑懼,到現在的趨之若鶩,我們看到了整個台灣學生看待大陸大學的巨大心態轉變:一方面是台灣大專校院不能整治過去濫設大學種下的苦果,使得大學過多、經費過少,發展停滯不前;一方面是大陸隨著經濟騰飛之後,砸下大量經費在高等教育上,大陸大學的國際知名度愈來愈好,在全球大學排名中每年以驚人幅度竄升——大約五年內攀升了30名之多——讓愈來愈多台灣學生有意「西進」。

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二章準備工作

第二章準備工作

1.不可不知的陸校關鍵字
要去大陸讀書,首先要注意該所陸校學歷有沒有獲得台灣承認。比較簡單的做法,就是先看是一本或二本,以及不是大陸985211工程大學;只要是985211又不是國防軍事或醫學類大學,通常就可以獲得台灣採認。

何謂一本、二本
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,大陸約有近2500所大專校院,而招收台灣學生的都是排名較好的學校,共307所,包括160所第一批次本科(一本),以及147所第二批次本科(二本)(詳見http://www.gatzs.com.cn/z/tw/index.jsp);另一方面台灣承認的大陸大學有155所,包括111985211工程大學,18所藝術類專業學校,以及20164月才新增的26所大陸「省部共建」大學。
必須注意的是,台灣採認的大陸大學名單(http://rusen.stust.edu.tw/cpx/DM/2017/20160427-school-155.pdf),和大陸開放給台灣學生的一本大學不是完全一致。
何謂一本、二本?甚麼又是985211?要到大陸讀書,一定要瞭解這幾個名詞。

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三章醫事學歷

第三章醫事學歷

1.台灣不承認醫事學歷
據教育部資料,19852010年有17792位台生拿到大陸學歷,其中一半以上讀中醫或醫學相關科系。
此外,2010年據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(之後改名大中華青年會)統計,每年赴陸台生平均將近1200人,有4成是醫事科系;至2010年赴陸攻讀學位台生累計兩萬多人,醫事台生逾三分之一,其中約2000人在學、5000人已畢業。

●短期內難以撼動
2011年之後由於台灣不承認大陸醫事學歷,據了解,去大陸讀醫的台灣學生因此大幅減少;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台灣學生衝著大陸醫事教育門檻比較低,去大陸讀醫。因此本手冊特地闢出一章,談大陸醫事學歷的採認、學制和出路等。

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四章解讀招生簡章

第四章解讀招生簡章

1.招生簡章範例
多方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想要選擇的校系之後,接著就是等學校公布招生簡章了。通常每年34月左右,各陸校會在招生網站公布「台灣本科生免試招生簡章」,除了仔細閱讀,若有不清楚的地方,也可以試著打電話問招生辦公室或學院系所,包括:
1)報名條件:考生最關心的是,錄取機率多大?可以試著問系所,免得浪費時間。此外也可一併瞭解:是否一定要應屆畢業生?往屆畢業生可否報名?等等。
2)招生名額:是否限定名額?如果名額已滿,是否可「調劑(大陸用語)」,也就是補到其他未招滿的科系?不過要注意,「調劑」可能會到不喜歡的科系,未來能不能轉系,要問清楚。
3)專業選擇:「專業」也就是台灣所稱的「科系」,有哪些科系可選擇?大陸的科系名稱跟台灣是不是一樣?可以填幾個科系?多數學校可填35個志願,建議填滿。

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五章生活須知

第五章生活須知

1.兵役問題
台灣規定男子滿19歲就要當兵,如果在國內讀大學可由學校出具在學證明,辦理緩徵;但過去赴大陸讀大學的男性台生只要19歲就會面臨兵役問題,不能再出境,很多人害怕「一回國在機場就被抓去關」,乾脆幾年不回台,逢年過節全家人在大陸團聚。
自從教育部開放承認大陸學歷,加上2013年元旦起募兵制上路,民國83年次以後的男生只要當4個月的兵,台生兵役問題已經大幅解決。
但大陸台生是否就讀教育部所採認的大陸大學,又影響到可選擇的兵種,因此還是有不少役男看得霧煞煞。

2017升學手冊陸校篇 第六章台生心聲

第六章台生心聲

1.數學讓大陸台生抓狂
不少老台生反映,大陸大學高等數學很難,考趴一票人;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面試台生,還直接問:「台生數學不好,你打算怎麼辦?」關鍵在於:教改之後台灣數學變簡單,也少有非選題,台灣學子數學能力起點和大陸學子就不一樣;此外,大陸數學走蘇聯體系,台灣走英美體系,因此兩岸數學課本有很多術語完全不同。
一提到大陸大學的高等數學,很多台生心有餘悸。大陸大學規定所有科系一、二年級都要讀《高等數學》,只是深淺不一樣:法學、政治和新聞等科系,上比較簡單的數學課;其他像商學院、管理學院等科系,上比較難的數學課;醫科及理工科系,更把數學當作「重中之重」。

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一章現狀

港校篇
第一章香港教育現狀

1.簡介香港八大校院

●香港大學:港校龍頭
港大是具有100多年歷史的港校龍頭,也是香港八大中少數幾所綜合大學;這幾年港大有計畫地擴招收境外生,包括台灣學生,校方表示希望把不同文化帶進校園,此外也投入資源鼓勵學生出國當交換生,目前已達到半數學生都有出國交換的機會。增加雙學位制是未來港大的發展方向。
港大除了有文學、法學、工商管理、新聞、社會科學、教育等文組科系(建築在港大拿的也是文學士學位),也有理學、工學等第二類組科系,以及中醫、牙醫、醫學、生物醫學等第三類組科系,類別相當完整。全校學生約2.8萬人。
2016年港大最大「亮點」是和世界名校巴黎政治大學開展雙聯學位,也就是大學4年修讀兩校課程,畢業拿兩個學校的學位證明。
巴黎政治大學是法國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,就讀此雙聯學位的學生,頭兩年在巴黎政治大學的蘭斯、芒通或勒阿佛爾校區就讀,可修讀法律、經濟、歷史、政治科學和社會學等五大社會科學範疇的核心科目(註:歐洲大學通常沒有很清楚的科系分野),各校區還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專修課程;第三、四年回到港大,修讀文學、商學或社會科學。兩校都是英文授課,不需要會法語。
校方表示,該雙聯學位要求嚴格,因此名額不多,約只有5人。第一屆入學生2016年已回港大讀書。

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五章香港教育大學

第五章香港教育大學

1.高端專訪:協理副校長許聲浪
「等到頸都長!」2016年香港教育大學總算如願以償「正名」(由學院更名為大學),該校協理副校長許聲浪表示,香港教育大學的運作早已堪比大學規模,正名可謂「名正言順」;至於之後的發展方向,仍不脫大原則「教育為本」,但也會持續「超越教育」。

升格成功 不改大方向
教大爭取正名之路,10年來可謂坎坷:2007年提出申請,2009年被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「不宜設立單一學科的教育大學」理由否決,之後開辦了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等學科,2014年再度闖關申請正名,2015年終獲教資會許可,2016年走完行政程序,正名為大學。
許聲浪表示,其實教大此後的發展方向沒有太大改變:「我們辦學宗旨不管是學院時期,還是大學時期都是一樣的:不會離開『教育為本』的大原則,仍以師範教育為主,服務香港的中小學,繼續為香港培養師資;但也開設非師範課程;另外提升研究水準,繼續開展研究生課程,三個面向並進。」

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二章準備工作

第二章準備工作

1.2017年入學要求及學費政策
有意就讀港校的台灣學生,首先要了解的就是,港校申請時程通常都比較早,且前置作業很多。本節先談填志願時的注意事項。

填志願 注意3事項
首先,台港填志願的方式不太一樣。香港大學入學及學術交流部高級課程經理馬納表示,像港大是填三個志願,「但台灣學生不知道為甚麼,第一志願都是填『最可能上』而不是『最喜歡』的科系?」對此,港大台生王靖元解釋,台灣因為有「志願序加分」的計分方式,影響台生填志願的模式。
馬納說,看過很多台生把最喜歡的科系放第二志願,結果上了港大第一志願卻悶悶不樂,「事實上第一志願應該要『賭一把』,填你的夢幻科系才對!」

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三章港校讀書大不同

第三章港校讀書大不同

1.學業篇:壓力來自同儕
師大附中畢業、就讀語文資優班的2013級港大台生盧諭橋,由於高中畢業旅行來港大,很喜歡港校氛圍,於是下定決心衝刺學測,最後考了73級分,拿到港大學費全免獎學金。雖然她另外申請到新竹清華材料系,但還是毅然來港,並選擇了大她一屆的附中學長就讀的港大機械系。

大一震撼彈 學術寫作
大一的震撼彈,就是CAES(論文寫作格式)課。盧諭橋說,台灣高中學測的中文寫作是抒情文,英文寫作是看圖寫作,上大學之後也沒有教學生如何寫正式的學術報告;而港校承繼歐美學術慣例,非常重視「學術寫作不可剽竊」,交作業之前教授還會要學生先用一個軟體查相似度才能上傳。此外港校還會花整個大一上CAES,包括每月一次的小組討論,以及地獄般的期末考。

2017升學手冊香港篇 第四章香港城市大學

第四章香港城市大學

1.高端專訪:校長郭位
香港城市大學坐落在交通便利的九龍塘,校長郭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畢業於台中一中(初中部)、建國中學,拿到新竹清華大學學士學位之後便赴美攻讀;他還是罕見的「四料院士」(台灣中央研究院、美國、中國及俄羅斯工程院院士),對台灣高等教育常有洞見。
兩年前,台灣開始討論「大學退場」、「減至百所大學」時,郭位聽聞便表示,以台灣人口規模來說,「一百所大學都嫌多」,更大的致命傷是台灣每所學校都想當綜合大學,「這其實是不健康的!」台灣教育部齊頭式平等,給各校資源一樣多,表面看來公平,其實每校獲得的資源都很稀薄。

新來乍到 上海交大台生吐槽

微信公众号“二月十三”(ID:shayne_light) 每年夏季小学期,都会有许多港澳台的学生选修上海交大的课程。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,会有一个本校的学伴带他们办手续熟悉校园环境。 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,青年间的交流其实就代表着未来。下面选取了一些台生初到上海和交大时的...